巡察要当好“政治家”不当“门外汉”

来源 :勐海县纪委| 浏览量 : | 发布时间 :2023-02-01 08:58:50 | 【 打印正文 】

巡察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,本质上是政治监督,正确履行新时代巡察工作的使命任务,巡察组要牢牢把握基层实际这条主线,运用“同题共答”的工作思路,找准职责定位、功能定位,克服错位、越位倾向,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,提升政治领悟力、政治判断力和政治执行力,有效发挥政治监督作用。

你来讲、我来听,不当“门外汉”。每轮巡察正式进驻前,巡察组成员都会通过参加全员集中培训和组内培训的方式,短期内迅速熟悉巡察工作流程、被巡察单位的职责职能和业务特点,聚焦被巡察单位“三定规定”,中央和省、州、县相关工作部署,纪检监察、组织、政法、信访、审计等部门复函意见等,分析研判被巡察单位的班子队伍、基层党建、核心业务、重要岗位风险等,形成初步问题清单,明确巡察用力方向。虽然经过精心准备,但是“隔行如隔山”,巡察组成员往往是“囫囵吞枣”“盲人摸象”难以全面“吸收”。巡察组正式进驻后,按照“同题共答”的工作思路,由被巡察单位指定专业人员,聚焦本单位历史沿革、班子建设、选人用人、基层党组织建设、政策法规、业务流程、廉政风险点、工作成效及问题等内容向巡察组进行专题培训。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,巡察组与被巡察单位共同摸透现状、搞懂政策、找准差距。

划重点、明方向,挂出“作战图”。在熟悉被巡察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,巡察组要根据被巡察单位行业特点、人员构成、实际现状,结合巡察组成员特点,及时修订本组巡察工作方案,调整巡察方式、细化工作流程、明确巡察重点,用活用好被巡察党组织提供的电子文档和纸质材料,严谨认真的开展个别谈话,因地制宜地下沉调研和延伸了解。按照分步实施、逐项推进、定期小结的方式,通过组务会研究确定的形式,着力发现被巡察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上的“偏差”,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上的“温差”、实际效果上的“落差”,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,落实“三个区分开来”、用好“四种形态”,准确锁定立行立改事项和问题线索,防止先入为主、抓大放小的主观选择,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努力方向,破除简单化、概念化、程式化的思维定势,对照巡察工作方案,找准被巡察党组织薄弱点、隐患点、风险点,稳步高效的完成巡察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。

摘问题、筛疑点,当好“政治家”。随着巡察工作方案的稳步推进,在巡察中期,巡察组已经找到被巡察党组织的许多问题,有的是逻辑不通、解释不清的明显硬伤;有的是模棱两可、难辨真假的隐性内伤;有的是历史久远、专业性强的行业特点等问题。巡察组要突破业务督导的局限,彰显巡察的政治作用,首先要从具体业务入手,通过对比印证、举一反三的精准发现问题,综合考虑政策条件、行为动机、客观环境、性质后果等因素,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决不以偏概全、求全责备。然后再跳出具体业务,回到政治层面,心怀“国之大者”,体现巡察的前瞻性和预见性,筛选出敏感问题、本质问题、要害问题和深层次问题,从政治上、政策上、事实上对被巡察党组织存在问题严格把关、准确定性。在巡察中期调研结束后,根据县委巡察领导小组的意见和建议,完善问题底稿和问题线索相关材料、督促落实立行立改事项。巡察撤出后,严格按照县委巡察办和县委巡察领导小组要求,对巡察材料进行反复打磨,最终形成高质量的巡察报告,使巡察工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,切实让组织放心,让被巡察党组织信服,让党员和群众满意(县委第三巡察组 李启宣||责任编辑 肖丽平)